扬州新城航空产业“乘势而飞”
不久前,“苏超”第四轮扬州VS泰州比赛前,五架轻型飞机编队飞跃赛场,为赛场点燃了别样的激情。
航空产业是江苏省扬州市“613”工业产业体系首群首链,现有规上企业31家,2024年开票185亿元。在这片热土上,生态科技新城正全力打造“华东航空谷”,成为驱动航空产业展翅高飞的核心引擎。
新城坐拥长江、大运河、淮河入江水道与南水北调东线廊道“四水交汇”的独特生态区位和“七河八岛”的城市绿心,依托“一园区(航空科技产业园)一基地(航空科研培训基地)一中心(低空运营保障中心)”的空间布局,正加速构建航空产业生态。“我们目标在3至5年内实现引进20家龙头企业、集聚100家链上企业、达成100亿总产值的‘211’目标。”新城航空办负责人孙阳表示,将构建覆盖研发服务、人才培养第二系列、生产制造、低空运营的全产业链第四系列。
新城航空产业的根基正加速夯实。中航工业沈阳所扬州院已扎根新城,获评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“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”等多项荣誉;总投资30亿元的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正在建设中,瞄准航空科技前沿,聚焦新概念飞行器智能设计技术研究,主要包括新概念飞行器协同运用技术、新概念飞行器数智设计技术、新概念飞行器智慧保障技术三大研究方向。
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已建成空中骇客、空气动力学风洞实验室等12个核心实验室,并与联合培养单位共建飞机实物教研室;与华为共建现代航空产业学院;挂牌中航工业综合培训基地;2023年挂牌的航空工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,联合18家高校、52家联合培养单位,构筑起强大的航空“人才链”。
低空经济新赛道成果凸显:新城获批扬州市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先行示范区,打造“水域+低空”特色应用样板。“新城范围内空域条件优越,除学校、医院、政府机构外基本无限飞区,且水路资源丰富,人口密度低,非常利于低空飞行器起降和航线规划。”云裳通航相关负责人朱勇说。
“扬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为全市低空活动提供运行管理、服务保障等核心支撑。”新城航空办负责人孙阳介绍,新城推出科创政策“十条”护航产业发展,招商则覆盖零部件生产与整机制造、人才培养与资质认证、整机检验与航材检测、维修保养与配件供应、租赁平台与保险服务等全链条环节。随着硅航集团扬州科创产业基地、戴西智能、凌翼雷达公司最新动态、宇晟通等多家航空、低空类企业的成功引入,“华东航空谷”的产业集聚效应正日益显现。(辛诚轩)
航空产业是江苏省扬州市“613”工业产业体系首群首链,现有规上企业31家,2024年开票185亿元。